2021年6月,涼山州冕寧縣干部群眾在彝海結盟紀念館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 冕寧縣民宗局供圖
涼山,是一方熱土。
江河奔流,漫山花海。這紅似火的花兒,是映山紅,是山石榴,還是索瑪花。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杜鵑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象征著美麗善良、堅韌質樸、奮發向上的美好品格,倍受人們喜愛。
彝族同胞把杜鵑花叫做“索瑪”,意為迎客之花。在大涼山流傳著一句諺語——“索瑪花開的時候,就是歡樂來到的時候”。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金沙江畔、雅礱江邊的各族同胞團結和諧、小康幸福的好日子越過越紅火,猶如人們贊美、歌唱的索瑪花越開越鮮艷。
進入新時代,涼山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堅定不移地以此為“綱”、以此為“魂”、以此為“度”,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向新的階段。
從彝海結盟到“結盟新寨”,從“懸崖村”的藤梯、鋼梯到樓梯,從傳統火把節到民族團結進步節,從動車開進大涼山的中國速度到“慢火車”穿行山鄉的真心守望……在紅色基因傳承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偉大歷程中,涼山各族兒女如“川”字一般在峽谷激流中攜手并進、同心同行,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村萬寨,只為千家萬戶。也正是在這一進程中,涼山各民族更加牢固地樹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新時代的天地間,總有索瑪花的芬芳!
2022年9月,涼山州布拖縣各族干部群眾一起拍攝“民族團結一家親全家?!?沙馬木乃/攝
唱不盡的“情深誼長”
五彩云霞空中飄 天上飛來金絲鳥
紅軍是咱們的親兄弟 長征不怕路途遙
索瑪花兒一朵朵 紅軍從咱家鄉過
紅軍走的是革命的路 革命的花兒開在咱心窩
——《情深誼長》
一曲深情悠揚的民歌《情深誼長》,早已成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經典曲目。與歌曲同樣令人難忘的,正是涼山州冕寧縣境內彝海的那一汪碧波,它見證著紅軍將領劉伯承同彝族果基家支首領果基約達(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歷史佳話。
今年8月28日,記者一行驅車從西昌出發,沿京昆高速彝海出口下站,依山路行駛近10公里,來到青山環繞的彝海結盟紀念館。
“彼此愿永結弟兄,肝膽相照,團結如一,永不反悔”。碧波蕩漾,映照著87年前心心相印的堅貞誓言;青山逶迤,見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在彝族人民生產生活中意義重大的火把,也成為了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耙磺幸模ㄒ停h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當年,彝族同胞受此感召,點燃火把,護送紅軍穿過深山密林。而在此之后紅軍強渡大渡河的隊伍中,又有了許多生死共赴的彝族青年。正是在涼山,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將“萬里長征”這個詞展現于世人面前。從此,共產黨人高擎長征精神火把,奮進前行之路更加光明。
火塘,對涼山人來說,意味著“家”。冕寧縣彝海鎮彝海村曾是貧窮的“海子包包”,如今已成為全面小康的“結盟新寨”,正朝著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闊步邁進。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后,全村36戶村民依托紅色景區資源,用好援建支持項目,打造彝家旅游新寨,在曾經的長征路上建起了和美幸福的新家園?;鹛吝?,一代代村民從小聽著“彝海結盟”的故事長大,民族團結佳話世代相傳,共產黨的恩情永世不忘。
賡續紅色血脈,鑄就不朽豐碑。
去年召開的中共涼山州第九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民族團結交融發展、持續擦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金字招牌”的奮斗目標。今年2月,涼山州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州宗教工作會議和創建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工作推進會召開,出臺《涼山州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方案》《涼山州創建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全面建立州、縣、鄉“上下聯創”推進體系,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重要內容?!稕錾揭妥遄灾沃菝褡鍒F結進步條例》則以法律形式確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創新設立民族團結進步節。
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慶祝建州70周年之際,一封《涼山州創建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倡議書》激發起各族干部群眾的干勁和熱情,全州上下以更高站位推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創建工作。
今年7月,西昌開通“民族團結號”公交車,56名美團外賣“石榴籽騎手”穿梭在全市大街小巷,民族團結的細胞工程深入城市肌理;每天傍晚,木里藏族自治縣縣城的體育廣場人潮涌動,各族群眾一起運動健身,打籃球、健步走、放風箏、跳廣場舞,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布拖縣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全家?!绷粲盎顒?,張張照片記錄了同心協力建設美麗新家園的生動場景;寧南縣聚焦“民族團結進步+就業技能增收”,開設長短期技能培訓班,提供創業資金扶持、就業崗位,確保各族群眾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美姑縣開展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主題的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處處可見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動人場景……
今年元旦佳節,彝海鎮中心校的小學生鄒偉琴收到了一份“天大的”新年禮物——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舉辦的“天宮畫展”中展示了鄒偉琴的畫作《中國夢》。小姑娘的家就在彝海邊上,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在的沙壩鎮不遠,她不止一次看到過衛星發射。在她的畫中,有地球、衛星、空間站,還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從熊熊燃燒的火把到生生不息的火塘,從“彝海結盟”團結佳話到紅色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如今,這片處處弘揚著民族團結進步精神的熱土,再次見證著中華民族逐夢太空的“新長征”夢想。
久久回響的《留客歌》
滿山花兒在等待 美酒飄香在等待
珍貴的朋友朋友 請你留下來留下來
——《留客歌》
涼山,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寄予厚望的地方。2018年2月,在農歷春節來臨之際,總書記沿著崎嶇山路來到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訪實情、問冷暖、聽心聲、話脫貧。
臨別之際,村民們向習近平總書記獻上彝族傳統服飾查爾瓦,男女老幼排起長長的隊伍,自發地一遍又一遍唱起了《留客歌》,許多人流下激動的熱淚。
如今,滿山花兒等待的春天早已到來,幸福綻放涼山大地。
非凡十年,書寫傳奇。今年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舉行的“中國這十年·四川”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說,新時代以來,四川舉全省之力攻克涼山深度貧困堡壘。如今,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三河村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舊址被完整保留下來,成為脫貧攻堅“實景博物館”;“懸崖村”藤梯變鋼梯、鋼梯變樓梯,村民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幸福新生活。彝族群眾無比感激地說“共產黨瓦吉瓦(彝語:好得很)!習總書記卡莎莎(彝語:謝謝)!”
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同步邁入小康。從“一步”到“同步”的歷史巨變,也是涼山各族兒女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主席在北京接見少數民族代表時,親自將過去的“夷族”改為“彝族”?!耙汀弊衷⒁狻胺恐杏屑Z有絲”的好日子,寄托著黨中央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對彝族同胞過上富裕新生活的深情期望。
2021年,涼山州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打造民族地區共同富裕新樣板”的奮斗目標,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綠色崛起,推進共同富?!钡墓ぷ鞣较?,以發展凝聚共識。今朝看涼山,“有房有車、有絲有糧”的新生活再次升級換擋。
有房,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十年來,涼山州實現105.2萬貧困人口、2072個貧困村、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去年10月,昭覺縣三河村迎來脫貧后的第一個國慶節,全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升國旗儀式。村民吉好也求和干部群眾一起,守護著一面嶄新的國旗從三河村舊址出發,走向新的居民安置點??粗饺缴鸬膰?,吉好也求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準備開個特色農家樂,讓更多全國各地的客人來嘗嘗當地的特色家常菜。
有車,不僅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擁有了家用小轎車,“綠巨人”也開進大涼山。今年1月10日,西昌首趟“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西昌西站出發,經過4小時21分抵達云南昆明,涼山正式進入動車時代?!熬G巨人”風馳電掣的同時,綠皮火車依然帶給涼山人滿滿的“慢幸?!?。往返于普雄與攀枝花之間的5633/5634次“慢火車”,途經26個站所,全程最低票價2元。在列車長阿西阿呷眼中,這趟列車是老鄉們的“趕集車”“脫貧車”“公交車”,還是各族學生的“通勤校車”。一趟趟“綠皮車”串起一個個山鄉村寨,成為當地人日常生活“必需品”。2019年,阿西阿呷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如今她依舊堅守在列車上服務各族群眾。
“綠巨人”與綠皮慢火車同向而行,快慢相濟。大山深處,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實現了“車路雙通”。號稱“世界第一高墩”的金陽縣金陽河三峽連心橋正式通車,進一步助推“金沙瑤池”發展?!案袆又袊编]遞員王順友走過的馬班郵路,現在已成為物流暢通的“網絡高速”……路橋之變,呼應著時代的進程,匯聚出一個快速流動的涼山。
有糧,廣闊天地做新農人?!霸蹅兗亦l所在的安寧河谷,未來是國家的農業硅谷?!彪m然鄉親們可能不知何為“硅谷”,但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黨委書記李波十足的底氣,讓大家都覺得未來大有奔頭。作為四川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區,金沙鄉的11個新村安置點插花式分布在全縣,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互嵌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再過幾年,富饒的安寧河流域將建成現代農業硅谷?!案髅褡宥际且患胰?,一家人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大家信心滿滿。
有絲,一針一線,何其精彩。憑著一雙巧手,阿的呷呷參加了喜德縣婦聯組織的居家靈活就業彝繡工坊,跟著大城市來的老師學習專業設計,還成立了“彝枝獨繡”彝繡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著姐妹們憑手藝增收。目前,涼山彝繡繡娘超過2.5萬名,專業合作社有7個,培育龍頭企業5個,非遺彝繡成為當地的重點文化產業。
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涼山跑出發展加速度。過去5年,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等“大國重器”投產發電;新基建加大發展力度,“東數西算”賦能民族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為涼山融入成渝經濟圈提供了新路徑。
近年來,涼山州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園。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最質樸的話:共產黨卡莎莎,新時代瓦吉瓦!
2019年9月,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今古里鎮懸崖村)小學師生在進村的鋼梯上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 阿克鳩射/攝
文化強州正當時
我的祖國 是東方的一棵巨人樹
那黃色的土地上,永不停息地
流淌著的是一條條金色的河流
——吉狄馬加《致祖國》
中秋之夜,邛海之畔,以月之名,家國同慶?!扒锿怼迸c“月城”相邀,“嫦娥”與“北斗”共舞。2021年,央視總臺中秋晚會“落戶”涼山西昌,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度中華民族傳統佳節。
西昌素有“月亮城”之稱,司馬相如為她寫下名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如今的西昌已成為我國著名的航天城,是“北斗”“嫦娥”工程的“母港”,成為名副其實“和月亮最親近的地方”。
“秋晚”舞臺以建昌古城為背景,融入海上明月、七星伴月、千里嬋娟等中秋元素,也將西昌月亮湖公園、月色風情小鎮等本地元素融入其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下,涼山交響樂團與小提琴家呂思清共同演奏《覺醒年代》主題音樂;來自甘孜州的“網紅”丁真和涼山兒童一起演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臺上,動人的歌舞展現著涼山的熱情好客;臺下,觀眾激情洋溢地揮舞紅旗,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前不久召開的涼山州文化發展大會,明確提出要創建四川省文藝副中心、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州。州委書記段毅君表示,涼山是多民族聚居地,要著眼增強中華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樹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典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涼山之美,美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根深干壯,美在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美美與共、枝繁葉茂,共同彰顯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強大生命力。強化鑄魂賦能,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民族地區文化強州,涼山正當其時。
今年6月,探秘定笮古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屆鹽源青銅文化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研討會舉行。在鹽源縣老龍頭墓地數次搶救性發掘中,發現了中國西南地區最為完整的青銅腰機、中國最早的三輪青銅馬車實物模型之一等珍貴文物。鹽源青銅文化將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有力物證,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以文化浸潤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涼山深入開展富有中華文化內涵的系列文體活動,每年7月涼山火把節的次日就是全州民族團結進步節。兩節同慶,讓民族團結進步的火把燃得更旺,成為涼山各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涼山州歌舞團出品的歌舞劇《山崗上的歌與舞》榮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優秀劇目獎。涼山各族健兒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取得佳績,共同舉起民族團結的“最高獎杯”。報告文學《懸崖村》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這個金秋,四川省第九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四川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也將在涼山州隆重舉行。
索瑪花兒,四季綻放。春天有民族音樂盛典,夏天有火把節盛會,秋天有邛海國際詩歌節,冬天有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這被譽為體現涼山文化藝術大繁榮大發展的“四季歌”。
書同文、語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涼山州大力推進“學前學普”項目,讓全州42萬鄉村娃娃學前學會普通話。作為一項扶貧創新探索,“學前學普”被寫入《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央視主持人海霞欣然出任涼山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形象大使,她相信通過這個行動,可以幫助各族青少年更好地融入豐富多彩的世界,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拔沂侵袊?,愛說普通話”“學前學會普通話,讀書說話都不怕”,正在成為涼山州各族少年兒童的生活日常。
學習好使用好普通話是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和基礎,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有力保障。如今,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正在著力建設全國民族地區一流幼兒師范??茖W校。今年7月,鹽源縣組織全縣“一村一幼”輔導員、幼兒園教師共890余人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集中培訓,同時還舉辦了首屆中小學漢字棋比賽。木里縣中學被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確定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學校,該校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之中,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鼻安痪?,歌手莫西子詩和來自他家鄉的妞妞合唱團,用一首古詩《村居》把大涼山的無盡“春色”搬上了央視《經典詠流傳》舞臺,中華詩詞之美與涼山自然之美珠聯璧合。金沙水拍、索瑪花開陪伴著涼山孩子書聲瑯瑯的童年,未來他們將邁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美美與共新家園
索瑪花開在那 高高的彝山
在云端 在風中嬌艷的盛開
世上的花兒喲 千千萬萬朵
夢只夢見云端中 盛開的索瑪花
——《索瑪花開》
一部中國香港無線電視臺(TVB)制作的紀錄片《無窮之路》,讓大山深處的“懸崖村”與粵港澳大灣區緊緊相連,主持人陳貝兒也成為了“懸崖村”的“村民”。很多香港地區的父母看完《無窮之路》,都想帶著孩子親自去涼山走走看看,多了解和感受國家的發展。鏡頭的另一端,與陳貝兒自來熟的“懸崖村”青年某色拉博,已經成了村里的“網紅”導游,每天通過手機直播與網友們互動分享。
這些年來,到祖國東中部地區學習工作、創業就業、定居生活的涼山人越來越多,而從外地來涼山旅游度假、投資興業的人也絡繹不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以全新而多樣的方式廣泛深入地推進,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果愈加豐碩。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三項計劃”,涼山州扎扎實實在行動。
積極參與四川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今年8月,四川省啟動各族青少年夏令營活動,西昌市第四小學學生袁子逸便是其中的一員。當第一次面對三星堆博物館里精美絕倫的黃金面具、青銅樹、青銅立人等“網紅”文物時,他情不自禁地為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和自豪。接下來,將有更多涼山青少年受益于此項計劃,參加夏令營等活動。
持續推進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2021年浙江寧波“接棒”廣東佛山,接續東西部協作,再續與涼山的新“山海情”。涼山不斷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傳統勞務市場的協作,特別是利用好“寧波—涼山”東西部勞務協作專項輸出機制,推動本地群眾到東中部地區就業創業。同時,充分發揮“川渝”雙城經濟圈、省內對口幫扶機制帶動作用,助推各族群眾走出去。截至目前,全州輸出農村勞動力78.1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9.2億元。
大力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大涼山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腹心地帶,文化旅游、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前景廣闊。在木里縣,“四川最美古村落”俄亞納西族鄉俄亞大村知名度越來越高,這個曾經的“秘境”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打卡,體驗民俗風情。在昭覺縣,借勢2022年北京冬奧會發展冰雪旅游業,攀西地區唯一高山滑雪場——昭覺谷克德滑雪場7天累計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不少游客第一次感受到大涼山“冬天里的一把火”。伴隨涼山從文化旅游資源大州向文化旅游強州邁進,必將極大地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新征程擔新使命,新時代展新風采。如今,涼山州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正在逐步實現全方位嵌入,以交融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開放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這些年來,涼山州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鄉村振興、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各項事業融合推進。全州累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5個、省級62個、州縣級1121個,683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952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獲國務院和省、州表彰,建成53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村、1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持續擦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的金字招牌。
走進西昌,火把廣場的56根火柱,象征中華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興旺發達,已然成為涼山新地標。西昌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建民族團結進步新西昌”的主題,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從原有的“八進”活動擴展為“十進”,扎實開展“十大民生實事”“十大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其中,“新居民·石榴籽家園”抓實社區互嵌這個關鍵,探索出了服務管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新路子。西昌學院培育出“彝鷹”電商直播團隊,開展直播帶貨和電商推廣,售賣特色農產品,幫助老百姓開網店,并將學生的實踐課程開到了田間地頭。全國政協委員、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帶領的“大涼山電子商務教師團隊”在2020年獲評“四川省最美教師團隊”。
2021年的大涼山戲劇節以“國潮”為主題,結合全州各種民族戲劇以及川劇、昆曲、京劇、黃梅戲、豫劇等傳統戲曲元素,融合《阿惹妞》實景劇場舞臺藝術,各族群眾同唱一首歌、同演一臺戲,助力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創新交融。
深化依法治州和平安涼山建設,全州建立“石榴籽”調解室10個。各縣市城鄉積極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摒除不良習俗,維護公序良俗,引領社會文明風尚。木里縣社會治理的做法和經驗得到推廣,新時代的楓橋經驗扎根涼山大地。
在涼山,各族群眾做得了和睦鄰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結得了美滿姻緣。生活在西昌的果果沐大家庭,全家漢、彝、藏、回、滿5個民族其樂融融,是涼山多民族家庭團結和諧的縮影。參加過2018年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的瀘沽湖旅游協會會長李直支,一直深深懷念著新疆的好兄弟拉齊尼·巴依卡:“那年我們一起在祖國各地參觀考察,結下了深厚情誼,我非常想念拉齊尼。我們要像他一樣,永遠做維護民族團結的楷模?!苯衲?月畢業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蘇正民,畢業論文中6000余字的致謝內容感動了眾多網友?!叭セ鶎?,扎根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如今這位彝族小伙已經成為越西縣第二中學的支教老師。在開學第一課上,他用自己的經歷勉勵學生奮發努力,學有所成,回報家鄉。
山川相連,心手相牽。2022年9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臨危受命、挺身而出,第一時間奔赴受災地區雅安市石棉縣,渡過大渡河開展救援工作……
行走大涼山,索瑪花開最鮮艷。當前,全州上下正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民族團結交融發展,續寫彝海結盟新時代故事”已成為各族干部群眾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每個涼山兒女都像是一朵索瑪花,漫山遍野,根脈相連,朵朵競開,年年更紅,總會無言而深情地回報山川大地的滋養。
涼山,不負厚望!
涼山,如此多嬌!
文:本刊記者 劉雅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2年第9期
責編:龍慧蕊 流程·制作:韓東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