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
近年來,河南省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活動,集全社會全行業之力,切實把宣傳教育往實里抓、往細里做,持續推進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主旋律,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聚焦主線
精心策劃開展宣傳月活動
今年4月,河南省民族宗教委部署在全省集中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月”活動。一個月里,全省各地迅速掀起宣傳熱潮,主題活動層出不窮,精彩紛呈:
鄭州市中原區主干道、街心游園、社區隨處可見懸掛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宣傳標語,氛圍濃厚;鶴壁市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住線下全員核酸檢測契機,在社區廣場、公園、街道等地向市民發放宣傳冊5000余份;
《開封日報》和開封網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新開設專欄,主題宣傳內容和民族理論政策法規知識競答活動吸引了不少網友線上咨詢和競答;
焦作市開展“紅石榴·同心圓·中國夢”專項志愿服務活動,把來自機關、企業、靈活就業人員、退休人員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凝聚在一起,將社會公益活動與宣傳月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漯河市以“同心圓·共發展”活動為抓手,組織結對村村民開展以“共上一堂黨課、幫扶一個項目、開展一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評選、組織一次志愿服務、辦好一件實事”為內容的“五個一”活動;
……
河南各市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制定宣傳月工作方案,針對不同受眾明確具體舉措,切實把宣傳月活動做實做深做細,確?;顒舆_到“見物見勢見效”的目標。
“1234567太有意思了!我學到了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政策,還收獲了印有宣傳內容的小禮品?!?月27日,在焦作市博愛縣“‘1234567’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知應會知識競答”現場,傳來了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博愛縣民宗局在宣傳內容上植入巧思,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內容中的“一條主線、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六個互相、七進創建”等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知識提煉成易于理解記憶的“1234567”順口溜,引導各族群眾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春風化雨、寓教于樂。各地還充分利用文明城市創建、文化廣場大舞臺等,舉辦各族群眾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的文體比賽、文藝演出、聯誼活動、知識競答等,以豐富的活動載體,進一步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平臺也為宣傳教育活動添磚加瓦,電子宣傳標語、短視頻的播發大大增強了活動的互動性和吸引力。
4月11日,濮陽市南樂縣委統戰部開設官方抖音號“同心南樂”,開展“講村史、敘村事、話發展”系列活動。一句“南樂故事多,小馮跟您說”,當地的民族團結故事便在主持人小馮的敘述中鋪展開來,網友紛紛評論“漲知識”!
主題宣傳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河南電視臺、《河南日報》及新媒體平臺相繼開展相關主題采訪報道。
文化潤心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內生動力
近年來,河南省充分發揮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黃河文化、根親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富內涵,大力宣傳“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在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活動中出新意、下功夫、見實效,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在文化浸潤中獲得情感體驗,堅定“五個認同”,進一步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9月至11月,2022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活動如火如荼地舉行,通過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的深刻內涵、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大力弘揚黃河文化?;顒又?,“沿黃九?。▍^)大型融媒體全景報道”將各地區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全景展示黃河流域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形式,充分彰顯了母親河這一中華民族精神紐帶的強大凝聚力。
位于洛陽的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洛陽市龍門第一小學的大課間時間,學生伴著美妙音樂跳起了“龍門之韻”課間操?!斑@套課間操里既有陽剛正氣的‘獅子動作’,又有輕柔飄逸的‘飛天招式’,龍門文化真有意思?!睂W生李哲航說。
龍門第一小學通過對龍門石窟造像進行藝術元素提煉、加工,編排出“龍門之韻”課間操,探索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主題宣傳教育的有機融合實踐之路。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用自己的實踐闡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諦,用生命書寫了“焦裕祿精神”。今年是焦裕祿誕辰100周年,8月15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在蘭考縣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說:“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我是焦裕祿同志的‘鐵粉’,從窮窩里爬出來的我更能體會到焦裕祿誓死也要改變蘭考面貌的那份情懷和擔當?!庇H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是河南人民心中的豐碑,鼓舞著新時代中原兒女砥礪前行。
河南周口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活動
河南鄭州市開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公交專線
走深走實
不斷健全主題宣傳的常態化機制
河南省民族宗教委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不斷健全主題宣傳的常態化機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指導各級民族工作部門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升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知曉度。
在沁陽市水南關小學,每個學生都會唱《民族團結教育拍手歌》。近年來,該校著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五性”(主體性、針對性、共建性、開放性、示范性)知行學堂,通過建成知行學堂展廳和播放廳、上好思政課、觀看影視故事、制作手抄報等多種方式,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植入少年兒童的心田。
據校長李小六介紹,學校還專門組織教師編寫解說詞,開展解說培訓,通過教師、學生和家長解說,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入腦入心、入言入行。另外,學校開設“每周影院”, 組織學生觀看民族團結進步主題的影視故事。
今年7月13日,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互觀互學”活動團來到開封市開展觀摩活動,順河區建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展館是主要參觀地之一。該展館目前共設“民族團結”“中華文化”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三個展廳。
“主題展館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吸引了開封市各區縣乃至全省各地不少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來此參觀學習,輻射帶動面很廣?!睋樅訁^民宗局副局長馬繼廣介紹,順河區是全國5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主題展館坐落于核心地段,已成為開封市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窗口。
當前,河南省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徑,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在“潤物細無聲”上下功夫,切實增強宣傳成效和示范引領效應。
本刊記者 王孺杰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2年第11期
編輯:金向德 流程制作:韓東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