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甘肅省民族工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把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民族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力有效推進了全省民族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加強黨的領導 構建民族工作大格局
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局性工作、戰略性任務、基礎性事業、生命線工程系統推進,不斷健全完善黨領導民族工作的體制機制,努力構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各級黨委把民族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2022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省委分管領導多次赴基層調研督導,將民族工作納入領導班子評價考核體系、納入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門督查檢查考核計劃;先后召開省民委主任會議、省民委委員和省民族工作重點聯系單位會議,全覆蓋開展調研式檢查。
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在黨委統一戰線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充分發揮民委委員單位和民族工作重點聯系單位作用,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協調溝通、夯實基層基礎、建立社會組織等,廣泛凝聚共同做好民族工作的強大合力。
不斷加強民族工作部門自身建設,緊緊圍繞和聚焦主線要求,啟動省民委“三定”規定修訂工作,配合國家民委開展“五大專項”調研,舉辦專題培訓班,深入開展能力提升行動和“五型機關”創建活動,著力打造與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民族工作隊伍。
狠抓提質增效 打造創建工作升級版
制度規范不斷健全。省委省政府制定印發《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評選表彰辦法》;設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資金;編制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指南,修訂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辦法和測評指標,創建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
創建形式不斷豐富??v深推進“一廊一區一帶”創建行動;深化創建工作“七+N進”;積極探索“民族團結+文旅融合”模式,省民委與省文旅廳聯合印發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的指導意見。各地結合實際,探索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示范創建活動。
示范效應不斷凸顯。試點建設河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走廊;2022年,國家民委命名甘肅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4個,創下歷史新高;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委命名全省第八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229個,各地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增強,擦亮了創建工作“甘肅品牌”。
營造良好氛圍 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理論研究走深走實。省社科規劃項目、省人文社科項目和相關研究機構都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重點研究專項。省民委印發管理辦法,加強教育基地、培訓基地、研究基地管理,設立研究專項課題41項。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伏羲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開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甘肅卷》編纂工作。
宣傳月活動有聲有色。2022年,創新開展了第19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聯動、黨政校企全面鋪開的強大宣傳聲勢。舉辦網絡有獎知識競答、“百場萬人”大宣講、影視作品展映、“石榴杯”主題征文;推出主題宣傳片,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省委主要領導在《中國民族》甘肅增刊刊發署名文章,各市州黨委主要領導接受專訪,成為歷年來影響最大、反響最強的一次宣傳月。
常態化宣傳教育有形有感。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石榴籽”工程。選樹長城、長征、黃河、敦煌、銅奔馬、伏羲、女媧等一批政治性強、接受度高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舉辦2022(壬寅)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項目,將于今年2月底首批進入國家“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展示;創拍播出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18集;組織開展“隴原民族情”送文化下鄉惠民演出活動17場次;省民委征訂配發《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8萬多冊。
夯實發展基礎 推動共同走向現代化
堅持和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編制實施甘肅省“十四五”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規劃、“十四五”興邊富民行動方案。省級財政對民族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系數高于其他地區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將21個民族縣全部納入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范圍,落實高海拔民族自治州扶持政策等。
高質量發展見行見效。積極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民族地區深度融入全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實施蘭合鐵路、蘭永臨高速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項目。大力發展畜牧養殖、設施農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協同推進若爾蓋—黃河首曲國家公園建設。
“三區”建設穩步推進。協調啟動甘南州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行區、臨夏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區、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努力探索走出民族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創新載體平臺 促進各族群眾大融居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敦煌市、臨夏州臨夏市開展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試點工作,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推動民族地區與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雙向就業創業,謀劃開展“紅石榴”就業行動、創業行動、家園建設行動,力爭打造100個創新示范點;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創新開展“隴原石榴籽”·同心共交流、同心共實踐、同心共志愿、同心共結對系列活動;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著力注入新內涵、打造新線路、發展新業態、培育新主體、用好新基地。
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納入城市流動人口工作總體部署和規劃,構建“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能融入”的城市服務體系;積極組織開展“結對子”“手拉手”等形式多樣的聯誼交流、互幫互助活動。
健全完善涉民族政策法規,加強普法宣傳,設立民族工作法治建設基層聯系點,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法治文化教育、培訓、研究、示范基地,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2023年是甘肅民族工作的創新發展年。全省民族工作部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進一步大力實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工程、“石榴籽”宣傳教育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工程、各民族共同發展助推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工程、民族事務依法治理強基工程、示范創建升級工程、“隴原紅石榴”品牌塑造工程、效能提升工程、黨建引領工程,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作者:本刊通訊員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1期
責編:牛志男 賈天粒 流程制作:韓東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