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史話共同體
文圖互證 開山之作——《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圖解》編纂手記
2023-02-26 10:20


11901673173661_.pic.png

經典可以通俗化,學術也可以大眾化,厚重的學術研究同樣需要接地氣、講故事。接到《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圖解》這個“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時,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做好這本書。首當其沖的想法是,盡可能通俗易懂:大背景,小細節,講故事,接地氣,有依據,有趣味,真實可信且具可讀性。


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正如專家所言:圖像作為對古代文獻最有力的補充和注腳,作為服飾發展的社會文化棱鏡,尚待有序系統地梳理、分析和挖掘。所以,我便從目錄入手,從眾多帶有線刻圖的古籍中遴選出63部專著,作為探討的對象。


《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圖解》是多人著述,故此如何讓本書散而不亂是個大問題。多主題圖書的編排,需對古代文獻十分熟悉,對服飾文化具有全貌的認識。我首先把63部著作分成蠶??椚?、冠服冕服、服制章紋、深衣辨析、世俗風尚、民族服飾、纏足放足、甲胄軍戎、喪葬服飾、宗教服飾以及其他等11個類別,每個類別下按照年代排列。綱舉目張,條理清晰。其次,要求每位作者統一篇章的體例結構,分別以“說人”“說書”和“說圖”來謀篇布局,以“說人”介紹作者,以“說書”敘述成書背景,以“說圖”剖析服飾內容。


在具體寫作方面,我要求每位作者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要有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得到學界認同。


其二,要有自己的思考路徑,其對讀者同樣有益。


其三,要有知識點。服飾與物質文明有著共生共存的關系,只有厘清其與建筑、家具、植物、動物等的關系,進而著眼于其與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的聯系,才能擺正服飾在歷史之中的位置。


其四,要有故事性,不是死板地去寫學術論文。


其五,要講究語言,堅持不用或少用網絡語言。


這本書的讀者目標群體兼顧了服飾愛好者和專業人員。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是僅僅靠少數人就能達到的,學術話題大眾化和普及化對一個領域的研究應該是有推動作用的。我對本書的期盼是:只要能引起讀者些許的共鳴與思考,就很滿意了。


《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圖解》出版后,得到眾多好評,出版社對此有系統的概括:本書系“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暨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首部系統整理中國古代服飾圖譜的文獻研究專著;首部獨立于文獻文字系統之外的服飾圖譜解讀專著;圖像的直觀與文字的翔實可以互為印證;說人、說書、說圖的新穎體例結構,其通俗性與專業性兼顧,讓普通讀者在欣賞古代線刻版畫藝術的同時,感受到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到服飾之重、版畫之美;多部文獻系首次面世被解讀,是服飾文化研究中查漏補缺的填補空白之作。


(作者為《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圖解》主編 責編/王孺杰)




作者:謝大勇

來源:《中國民族》雜志2023年第1期

責編:龍慧蕊  流程制作:韓東峻


出版號:CN11—4606/C 京ICP備15020131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963號   監督舉報電話:010-58130834? 舉報郵箱:zgmzxmt@163.com
92极品福利少妇午夜100集